30 多年前我成為了肢體傷殘,我非常清楚我行動性的減少,但心理上我和之前是同一個人。我對病情的看法與大多數人一樣的消極。但我一直不覺得我不是完美或無效的。我這一生第一次有了一種想法,就是我始終都是想要什麼就得到了什麼。意思不是我將得到夢想過的一切,而是對生活的延續有意義的一切。所以,我為什麼生病了?我從不生病,卻突然地連接著呼吸機躺在醫院。
生活中我經歷的新歷程已經分割我很長時間: 在殘疾之前我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生活,在那之后什麼都不是理所當然的。這個轉折點后的20年裡,我甚至不能看殘疾之前所拍的照片。一天,我本來想要把照片藏在一個不會驚動我的地方,我的整個態度 (自我從自己創造的形像)表現的很荒謬。我不能如此支離破碎的生活,似乎我的一生中將包括兩個生命。我有一個單一的生活,所有都與其他一切有關。我把這張照片挂在門口的房間的牆上,我每一個轉身都會看到它。
從那一刻起自我治愈過程開始。我越來越明顯經歷了,這件事我也在我的文本一切都是完美的中提到了:
在 1980 年我讀了一本一個美國醫生寫的書,他描述了一些擁有非凡天賦的人,創建了一個身體疾病當他們想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時。採取行動的方式沒有 “正確” 或 “錯誤”。在每一個採取的行動帶有教訓,使我們的生活向前並讓我們成長。聖經中說到:
[framed_box rounded=”true” align=”center”]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。
如果上帝若幫助我們,誰能敵擋我們?
羅馬書 8:28, 31 [/framed_box]
日常政策
伴隨著行動性的減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治療: 縫紉成為了作業治療,身體鍛煉是物理療法,學習不僅是學習,卻是“職業康復”。
一開始我並不喜歡這個分類,這似乎太技術性了。漸漸地我明白了它如此有意義: 我已成為了醫療衛生系統的一部分,在那政策被推行很多層面。最簡單政策定義是任何針對性的行動來達到某種目的。它隻是自然的,精確的表達描述了不同的活動,以便於每個人都知道人們在談論什麼。這樣一切都容易去構成和感知。這表達式強調了所針對的活動目標。我明白,我成功的一個先決條件是,我學會了(康復)語言。學習顯然表達自己是唯一途徑,取得人們支持並幫助我達到目標。我不能說話,但是言語可以採取許多形式。寫作適合我。
整個人類需要康復(恢復名譽)。不是為了我們的缺陷,而是因為那樣我們可以達到我們的潛能,成為本質上價值是屬於我們的。